对于露天矿而言,稳定的边坡可谓是一道“安全屏障”。边坡滑坡危害极大,如可切断运输线路,推倒采掘运输设备,掩埋采矿、剥离工作面,破坏地面工业民用建筑物,甚至迫使矿山停产,威胁或危及人身安全等等。
近日,由江西理工大学的学生们设计研发的“边坡在线监测及滑坡预警智能控制系统”项目获得了全国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铜奖。该系统可以将传感器等接收的数据无线传输到电脑端和手机端,并通过数据库进行分析预测,随时随地监测边坡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通知人员撤离和财产转移,由此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江西理工大学通过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缩影。
创新学科竞赛新模式
江西理工大学从2008年开始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2011年以来,该校全面实施“江西理工大学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多学科竞赛平台、建立学科竞赛长效机制,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探索出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路径。
以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为依托,江西理工大学对学科竞赛赛事进行层次化、细分化处理,将其扩展到省部级比赛、校级比赛、院级比赛,并根据不同的竞赛项目,建立与学校学科相适应的竞赛平台,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的竞赛模式,促进了学科竞赛平台建设,推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学校已经拥有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等多个学科竞赛平台。
此外,该校还不断创新学科竞赛管理方式,建立学科竞赛管理长效机制,在加强学科竞赛平台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软件建设,制定了包括奖励制度、素质学分认定制度等在内的学科竞赛配套鼓励政策。另外,学院、实验室、社团也制定了相应的各级管理规章制度,共同开创了“竞赛组织有章,团队管理有效,培训运行有序”的新局面。该校还通过实行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模式,提升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学科竞赛体系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流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该校鼓励学生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在学生自愿组队的基础上,按照专业组合、年级搭配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编组安排,并根据学科竞赛的需求,配备导师对学生的训练题目、内容、方式和方法等进行指导。
“在构建学科竞赛平台中,学校以加强创新教育的思想为引领,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力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该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专业技能,宏观把握,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各年级的呈“金字塔”形的完整学科竞赛体系。其中不仅有面向广大学生的社团组织竞赛和基础性竞赛,还有面向尖子生和兴趣生的综合竞赛。对于竞赛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该校在加强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针对性,努力做到既考虑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考虑到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由此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和覆盖面广的学科竞赛体系。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成效显著
通过确定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该校把学科竞赛融入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构建了“以竞赛项目为载体、创新思维为导向、能力训练为手段”的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把“培养工程与创新思维意识、营造团队合作氛围、提升与锻炼工程实践及创新设计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将“问题驱动”与竞赛“荣誉驱动”作为教学手段,以“竞赛精选案例”及“竞赛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体验,把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系统地组织起来,把工程思维、创新思维、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贯通教学全过程,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通过学科竞赛的引领,该校创新工作成效明显:2014年以来,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关注该校学生的各项专利成果及创新发明,先后对学生发明的高楼逃生窗和“监考机器人”等创新成果进行深度报道。特别是该校学生设计的科技创新作品“监考机器人”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造力,造就了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推动学科竞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此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创业。□
2018年3月24日 《中国矿业报》A4版教育人才版: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工科人才的新路径——江西理工大学探索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综述
链接:http://www.zgkyb.com/rencai/_49009.htm